成果10--蔬菜害虫性诱剂节本高效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发布处室: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1-07-30 作者: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成果名称:蔬菜害虫性诱剂节本高效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获奖情况:2011年宁波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完成单位: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
主要完成人:陈若霞 吴降星 吴华新 姚红燕 周金波 吴海军 韩敏晖
科技成果简介:
    害虫性诱剂用于害虫发生动态预测预报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已在蔬菜害虫测报上广泛应用。随着蔬菜生产对无公害植保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害虫性诱剂进入田间大面积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利用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一些应用技术问题也随之显现,如使用成本较高、诱芯产品的诱集效果不稳定、诱捕器使用与管理不方便、诱芯用量与诱集效果的关系不明确、同一诱捕器同时使用几种诱芯的干扰作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及时解决这些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技术推广步伐,2003年以来,本项目先后由宁波市农科教项目(2005NK29)、宁波市农业科技行动项目、宁波市农科院院长基金、慈溪市农业局资助,以我地蔬菜害虫中对化学农药抗性严重、防治难度极大的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为主要防治目标,开展了高效性诱剂和诱捕器产品与筛选、诱捕器改良、田间诱集量分布规律调查、单位面积和诱捕器的诱芯用量、不同诱芯间干扰作用、田间排布方式等一系列节本高效应用技术研究,集成了适合宁波生产实际的包含高效诱芯与诱捕器、“边密中疏”排列、最适单位面积用量和单诱捕器用量、最佳使用时间等要素的害虫性诱剂节本高效应用技术一套。并通过设点示范、现场会推介、农民技术培训、专项补贴等形式进行全面推广应用,使技术逐步走向全市蔬菜生产实际,2004年以来累计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蔬菜害虫性诱剂节本高效应用技术”68.6万亩次,创社会经济效益3750.3万元。
在深入剖析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提高应用效果和降低应用成本”为主攻目标,通过高效性诱剂诱芯引选与有效期比较、高效诱捕器引进与改良、性诱剂田间诱集量分布规律研究、单诱捕器诱芯用量与单位面积诱芯用量对诱集效果的影响比较、不同种类性诱剂间干扰作用研究、性诱剂使用对田间虫口密度的控制作用研究、性诱剂与杀虫灯配合使用效果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引进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高效性诱剂诱芯新型诱芯产品14种,筛选出高效诱芯产品6种,对斜纹夜蛾诱集效果提高了4.7~9.4倍;
2、引进诱捕器7类,筛选出高效产品3类,自行研制改良型诱捕器2种,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提高8.3~9.0倍,甜菜夜蛾提高近1倍,并获国家专利1项;
3、开展田间诱集量分布比较、单诱捕器诱芯用量、单位面积诱捕器用量、不同种类诱芯间干扰作用、田间控害效果等一系列试验,创新的害虫性诱剂“边密中疏”排列法,提高诱集效果60%以上,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4、集成适合宁波生产实际的害虫性诱剂节本高效应用技术1套,累计推广应用技术68.6万亩次,创社会经济效益3750.3万元。
5、论文发表: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省级学报1篇。


成果应用:
    1、集成适合宁波生产实际的害虫性诱剂节本高效应用技术1套,累计推广应用技术68.6万亩次,创社会经济效益3750.3万元。
2、论文发表: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省级学报1篇。
3、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宁波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安全性,从源头上控制了产品农药残留的产生,大幅度提高了“甬字号”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度,为宁波发展精品型外向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通过害虫性诱剂与其他无公害植保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基层农技人员和基地农民技术培训等内容的开展,累计举办了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培训13次,农民技术培训49次,举办科技下乡和技术推介现场会12场,培训3600多人次,分发技术资料3500多份,使基地及所在区域农民的对蔬菜无公害生产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实现了农业经济和生态环保双丰收。


联系人:金树权
联系电话:0574-89184035